東宮福妾

第44章

字數:2647

發佈時間:2024-11-12 17:42:08

  其實吧,程婉蘊在心裡偷摸叫太子爺乖乖仔。


  他特別像她以前有個同學,家境優渥、學習優異,家裡父母都是高知,但對他要求極高,他得拼命考第一討父母歡心。


  這不,何保忠要走了,她多嘴問了句太子爺在不在,她想去謝恩。


  何保忠揣著手,笑得像個彌勒佛:“太子爺去乾清宮請安了,早囑咐奴才跟格格說一聲,您收著就是,不必謝恩。”


  程婉蘊就在心裡祈禱,康師傅別是把太子叫去訓的。


  其實她一直都覺著康熙和太子之間的關系有點別捏,但具體又說不上來。人都說天家沒有真正的親情,父子關系夾在君臣體系裡,別扭似乎也是常理。


  但她總有一種康熙想效仿朱重八和朱標的父子關系,結果畫虎不成的感覺。


  首先,明清兩朝是完全不同的制度體系,其次呢,朱八八與馬皇後伉儷情深,他那麼多兒子不是馬皇後生就是馬皇後養的,後宮裡的嫔妃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康師傅麼……皇貴妃、貴妃、四妃不說,還有一堆八旗勳貴出身的嫔、貴人,這背後真不知有多少利益糾葛。


  最最重要的一點,人家朱標自小有媽,太子沒有。


  如果赫舍裡皇後還在,太子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難了,程婉蘊嘆息。


  也不知是不是程婉蘊的祈禱靈驗,康熙這回還真不是叫胤礽來聽訓的。他是個控制欲很強的君王,對江山、臣工乃至自己的兒子,他都有極強的掌控欲。


  所以他聽完梁九功回稟了今天上書房的“分餅”事件,便感到很是欣慰。


  他把人叫來,自然要對太子勉勵幾句。


  胤礽收到旨意的時候才剛進毓慶宮的門,他又連忙換了衣裳,忙亂之際還想起李德全來上書房盯梢的時候,曾悄悄向他透露了康熙正為了葛尓丹的軍報生氣,和大臣們從早到晚議事連點心都沒用。


  他就讓膳房再烙幾隻卷餅一並送到乾清宮去。


  到了宮門口,膳房太監追上了他,胤礽便自己接過食盒。

Advertisement


  康熙正站在寬大的金絲楠木桌案後頭,他穿一身明黃龍紋納紗龍袍,箭袖挽到小臂,懸臂提筆寫完一幅字,抬頭見胤礽拎著食盒過來,含笑道:“什麼好東西還叫你親自拿著。”


  “皇阿瑪瞧了就知道。”胤礽走上前打千請安。


  康熙虛虛一抬手讓他起來,又讓太監把桌上的筆墨收下去,他鼻子靈,胤礽走到跟前他就聞到了味道,等掀開食盒蓋子一瞧,盤子裡果然盛著三隻還熱乎的烙餅。


  “兒子聽說您忙得點心和晚膳都沒用,”胤礽把盤子端出來,“皇阿瑪,兒子鬥膽說一句,就是再有什麼天大的事兒,您也不該拿身子玩笑。”


  康熙一怔,旋即哈哈大笑:“你這話和你皇祖母說得一模一樣。”


  他正巧下半晌才被皇太後派來的老嬤嬤說了一頓,但他非但沒有為此生氣,還特別願意聽老嬤嬤學皇太後說些嘮叨但關切的話。


  如今太子也這麼說,讓他心底更熨帖。


  胤礽也笑了:“您不聽兒子的,總該聽皇祖母的吧?如今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您好歹賞臉嘗嘗,兒子和兄弟幾個都覺得好,簡單又方便。”


  康熙是儉樸之人,他忙起來不愛折騰,一般御膳房預備了什麼隨便墊兩口就得了,平日裡也不會特意琢磨吃食,畢竟御膳房的規矩是他定的,成例他都知道,這種小節他自然不會特意關注。


  這會兒,用筷子夾起一個餅看了看,又嘗了一口,便也點頭:“吃這個比吃糕子強,梁九功,以後都叫他們進這個,三兩口吃一個,也不耽誤事兒。”


  這東西可比做那些糕點容易。


  梁九功忙躬身答應。


  胤礽見康熙進得香,便也放了心。


  他帶來乾清宮的卷餅和他自個吃的口味不一樣,康熙喜歡吃牛羊肉,因此帶來的內餡是醬好的牛肉餅,裡頭多夾了兩塊黃瓜,刷的也是甜面醬。


  胤礽是昨天聽完了阿婉一番“親情血脈也需經營”的說辭才決心改變的。


  夜裡,阿婉幾乎是一沾枕頭就著,他閉了眼睛卻在自省,他平日裡對皇阿瑪似乎也關懷不夠,皇阿瑪事事拘著他,卻也是對他大小事情都上心的緣故。


  這宮裡旁人就罷了,唯有他自小就養在康熙跟前,從小到大,除了康熙,他身邊親近的人幾乎都是些奴才,他本就該比旁人更多關心皇阿瑪才是。


  可惜往常他沒有從這一層去想過,若是皇阿瑪哪天多誇了大哥、其他弟弟幾句,有些時候,他心裡也會忍不住有些不平。


  因為皇阿瑪對他是責多誇少的。


  甚至小時候,他還會誠惶誠恐地以為,康熙其實不喜歡他。


  他以前就聽過很多風言風語,他出生的時候朝堂上很難,漢臣的心康熙還沒收攏到一起,殘明勢力散落各地,南邊三藩又亂了起來,甚至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起義,反清復明在當時並不局限於白蓮教,在民間真是鬧得沸沸揚揚。


  他就聽太監偷偷議論說,立他為太子,不過是權衡利弊下的無奈之舉罷了。皇阿瑪並談不上多喜歡他這個兒子,說他武不如大阿哥,文不如三阿哥,他隻是命好,恰好投在赫舍裡皇後肚子裡,又恰好在那時候出生了,為了穩定朝綱,還要籠絡那些漢人士大夫才立的嫡子。


  小時候,他為了這些話不知難過了多久。


  而仿佛為了印證這些傳言似的,康熙對他越發嚴厲起來。


  如今想起來,哪個不要命的奴才敢到主子耳邊傳這種話?一定是別人故意安排說給他聽的,當初他被立為太子,也一定傷害了很多人的利益。


  胤礽如今是越來越看得明白,阿婉說得沒錯,他根本沒必要和大阿哥或者其他人去爭這些長短,他隻要真心實意對皇阿瑪好,把太子這個責任盡到就是了。


  他首先是兒子,其次才是太子。


  如果總因為顧念君君臣臣而遠了皇阿瑪,才是真的傻!沒瞧見皇阿瑪受了皇祖母的訓斥,反而更高興了麼?他一點也不覺著皇祖母的手伸太長了,也不覺著皇祖母為什麼耳目這般靈通能知道乾清宮的事情,可見他是將父子放在君臣前頭的!


  他以前就是把自己逼得太緊了,才會生出那麼多愁緒來。


  就該和阿婉一樣心寬些。


  哪有不出錯的完人,如果真是這樣的人,豈非更讓人放心不下?


  大哥那麼多毛病,但皇阿瑪哪回木蘭秋圍、南巡不帶著他去的!反倒是他自己,回回都是留守京師的那一個,雖然也有儲君守國的道理,但未嘗沒有別的原因。


  太子心態一變,連帶著整個毓慶宮給人的感官都不同了。


  往常毓慶宮的太監和宮女在外頭別說狐假虎威了,就是尋常拌嘴惹事都不敢,因為哪怕是奴才犯事,再小的事,也會有人暗中推波助瀾把事兒鬧大,再把屎盆子結結實實扣到太子頭上。太子爺是主子,不會傷筋動骨,對於他們這些奴才來說,卻是拿命來償了。所以毓慶宮的人往往都謹小慎微,生怕出一點錯就腦袋搬家,但現在太子爺手松了、嘴軟了,管事罰下來也跟著輕了,大家都是當奴才的,主子都不生氣,他們跟下面較什麼勁?


  胤礽往常也是早晚都去乾清宮請安,但每次去都覺著芒針刺背,生怕說錯做錯又被拿來教訓一頓,所以都是略說幾句話就走了。如今,康熙若是得空,他便陪著一起用點心,或者一塊兒下棋,若是康熙忙起來顧不上他,他就幫著康熙收拾批過的折子。


  收拾折子也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兒。


  奏折也不是批過就得了的,還得按照日子、省份、事項等分門別類,沒什麼大事的請安折、謝恩折、賀折歸一類,內政、軍報歸一類,普通的奏事折歸一類。

暢銷精選

標記Alpha教授之後
標記Alpha教授之後 "綠茶 Omega 假扮 Alpha 入學,喊著清醒獨立,卻默默享受我男友的寵愛照顧。 後來,男友拋下易感期的我,跑去保護 Omega。"
迢迢
迢迢 女配覺醒後,我和全網黑的弟弟一起上綜藝。我控訴家裡重 男輕女。「小時候煮方便面,隻有他碗裡有雞蛋,我就沒有!」「那是因為你雞蛋過敏。」
此生不換
此生不換 "談了三年的男朋友江浔,在結婚前出軌了。 我提了分手。 他不同意,「婚禮照舊,瑤瑤說她不要名分,江太太的身份可以讓給你。」 可明明當初是江浔手捧鑽戒,求我嫁給他的。 所以我才會心甘情願放棄事業,照顧他癱瘓在床的媽媽,端屎又端尿。 怎麼現在反倒成了讓給我? 江浔認定我為他付出這麼多,一定舍不得這段感情。 可後來,他不僅沒等到我回頭。 還親眼看見,那個權勢滔天的男人將我緊緊摟進懷裡,一遍又一遍地吻我。"
女主和女二he了
女主和女二he了 "穿成虐文女主後,我誤拿了深情劇本。 女二意外摔倒,我怒斥影帝男友。 「這麼大個人在你面前都能摔,你吃白幹飯的啊!」 女二自述被黑博同情,我拿起手機酷酷就是一頓反黑。 女二發和男友的合照。"
濘羽
濘羽 "臥底時,我曾救過一貌美公子,趁其失憶哄他做未婚夫。 公子信以為真,紅著臉求娶我。 任務完成那日,我被命令清除所有知情人。 隻得親手取他性命。 萬萬沒想到,公子不僅沒死,多年後還成為手握重權的攝政王。 後來我失敗被捕。 看著我狼狽模樣,他慢慢扯緊系在腳腕的紅線。 「溫濘,怎麼不跑了? 「那……你欠我的洞房該還了吧?」"
宴青山
宴青山 "聽聞謝承宴失憶的時候,我正在梨園養胎。 他磕傷了腦袋,記憶停留在了十六歲。 我稍作思考,大手一揮,叫侍女給他送去一封和離書。 「且去告訴他,以後也不用記得了。」 畢竟十六歲謝承宴,心裡隻有那個放棄他的小青梅。 更重要的是,年少時,我們是死敵的關系。 不死不休的那種。"
炫富弟弟是保安
炫富弟弟是保安 "住在客廳三個月,我被弟弟小兩口偷光了身上的錢。 他罵我打工妹,甚至把我當禮物獻給了上司。 直到,我把閨蜜的卡“不小心”落在家裡。 這次丟了可是盜竊。"
和兒子穿書死遁後
和兒子穿書死遁後 "我和兒子一起穿書,成為豪門裡被遺棄的母子。 表面上不受寵,卻每天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掐指一算,男主白月光要回來了,很快要將我們趕出家門。 我:「兒子,媽媽存夠錢了,跑?」 兒子背上小書包,給我遞上一張黑卡:「早準備好了,我們快滾吧!」 結果,在我們走後的第三年,傳聞宋家少爺將江城找了個天翻地覆。"
設置
  • 主題模式
  • 字體大小
  • 20
  • 字體樣式
  • 雅黑
  • 宋體
  • 楷書